在全國國土資源執法視頻監控網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上,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介紹了建設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視頻監控系統的經驗。
此前,記者早就知道北京局在建設這樣一個系統,并多次聯系采訪,想見識一下這套系統的“廬山真面目”,但均遭到了該局工作人員的婉拒,理由是“系統尚未建成,不便接受采訪”,可見北京局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
得知這套視頻監控系統已經正式亮相后,4月25日,記者立即趕到北京市國土資源局順義分局,一探究竟。
進入監控室
在見到實物前,記者已經知道北京局的這套視頻監控系統很特別——攝像頭安裝在移動鐵塔上,所以監控能力很強。但是,百聞不如一見,當順義分局副局長紀品良帶記者進入監控室,將視頻監控的大屏幕打開的時候,還是讓記者吃了一驚。
大屏幕可以同時顯示8幅監控畫面,當微微有點抖動的圖像一一呈現出來時,紀品良解釋說:“今天的風有點大,攝像頭有些抖動。”盡管如此,發回的畫面依然很清晰。攝像頭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旋轉視角,時遠時近,周圍的用地情況一覽無余。
“發現疑似違法行為如何處理?”
“先 是發彩信通知國土所和執法隊有關人員。彩信內容包括發出彩信的攝像頭地點、監控時間以及違法用地的圖片。根據彩信內容,執法人員迅速到實地進行核查。國土 所和執法隊配備了巡查車,工作人員可以使用手持GPS定位儀器,到現場采集坐標。實地核查結束之后,執法人員將有關數據輸入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綜合監管平臺 進行比對,確認該情況是否屬于違法行為?!辈倏厝藛T說得很簡潔。
為了讓記者對此有個直觀的了解,操控人員經過請示,當場把記者的手機號錄入了系統,抓拍了一個監控畫面作為疑似違法行為,然后在系統中通過發彩信的方式,把畫面及位置信息發送到了記者手機上。
“系統在運行期間,有沒有發現具體的違法用地的案例?”
紀品良說:“目前,這個系統還處在試運行階段,還沒有經過專家驗收。所以具體案例還不好說?!?/p>
實際上,據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在全國工作推進會上的介紹,2011年12月14日,北京市監察局來該局調研時,就利用新裝探頭對某違法建筑拆除現場進行了實時監控,及時制止了正在進行的違法建房行為。
遏制圍墻內違法
從順義分局了解到相關情況后,記者來到了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總隊。
據 副隊長郎運波介紹,北京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視頻監控系統2010年6月開始建設。在借鑒外省市經驗、前期試驗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確立了“立足現實、注 重實效、穩妥推進”的原則。2011年5月,北京市在順義區組織試點建設,全面論證體系結構,重新設計開發終端應用軟件,建立并試行管理制度。2012 年,該系統開始在全市推廣。
郎運波說,視頻系統由前端監控設備、流媒體平臺、監控終端和監控指揮中心組成,實現了五項新跨越。
一是地域全覆蓋。視頻系統利用通信業務運營商現有網絡建設,在全市基站中選取近500個監控點,做到了基本農田和礦產資源違法易發區全覆蓋。
二是監控無遮擋。攝像頭安裝相對較高,通常在40米左右,可越過高層建筑和較高林木等屏障實施監控,每個攝像頭實際監控面積3.5萬畝,破解了“先建圍墻再建房”等大院內土地違法利用的監控難題。
三是圖文實時報。終端監測發現疑似案件,5秒內以彩信方式發送至相關人員,為快速高效查處創造條件。
四是信息不泄露。信息采用專線傳輸,系統實現閉合運行,安全穩定,有效避免數據外泄可能造成的法律糾紛。
五是拆違實時督辦。利用終端平臺預置位功能,實時跟蹤整改動態,執法效率大幅提高。原來需要多名執法人員一天督辦的案件,現在只需要一名執法人員在幾分鐘內即可完成。
國 土所發現疑似違法行為后,10分鐘內上報區(縣)監控指揮中心。對疑似土地違法行為,執法人員1小時內到達現場;對疑似礦產資源違法行為,2小時內到達現 場。執法人員使用手持GPS采集現場坐標,通過與市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審批信息相對照,判斷是否存在違法行為。
遇到暴力抗法等妨礙公務行為時,監控指揮中心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通知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趕赴現場協助工作。監控指揮中心對現場核查和整改過程實時錄像,并將相關信息錄入監管平臺。
對國土資源部門立案處理的,監控指揮中心可定期督辦案件進展,直至結案。監控指揮中心督辦記錄,將作為國土執法部門年終考核依據。對非立案處理的違法行為,監控指揮中心定期將查處情況上報區(縣)政府,重大案件上報。
可視“一張圖”
由 于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的視頻監控系統通過綜合運用監控設備、綜合監管平臺、手持GPS等信息化工具,輔以對應的規章制度,在突破傳統發現功能的基礎上,將系 統縱深應用于案件查處、督辦等關鍵環節,貫穿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整個流程,在國土資源執法過程中,北京局仿佛有了可視的“一張圖”。
視頻監控能發揮這么大的作用,主要源于北京局“一張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記者從該局信息中心了解到,北京局整合集成了基礎數據、專題數據、業務審批數據、成果數據等200多個圖層,累計超過10T的海量數據,與其他41個委(辦、局)進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形成800多個共享圖層。
據 該局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編制發布《北京市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321”發展戰略,即動態掌控土地、礦產資源、地 質環境三類資源狀況,完善資源管理、智能服務兩大技術支撐體系,建成一個國土資源管理決策大平臺,全面實現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數據精準化、業務聯動化、監 管全程化、決策科學化和服務集群化,為建設“智慧北京”和“智慧國土”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2011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堅持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平臺開發、統一數據管理和統一網絡環境的“五統一”原則,大力推進信息資源整 合,不斷深化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和“一張圖”建設與應用,于2011年7月1日起,實現全系統所有80個行政許可和行政服務事項的審批業務在統一的綜合 監管平臺上辦理,業務數據統計匯總均在綜合監管平臺上完成。
郎運波告訴記者,視頻監控系統可有效解決12336、信訪、衛片發現的違法線索處置問題。相關部門將違法線索報送監控指揮中心,監控指揮中心再將違法線索分派到相應的國土所,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對疑似違法現場進行核對。
確認違法后,執法人員立即制止并依法處理。對非立案方式處理的,按照北京市關于制止和查處土地及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的相關規定,監控指揮中心將違法線索立即上報區(縣)政府,啟動聯動機制,交區(縣)拆違辦、治沙辦等機構依法處置。